①無人駕駛概念股表現活躍,豪恩汽電收盤20CM漲停,皖通科技、興民智通、星網宇達、路暢科技、銳明技術、浙江世寶和好利科技收盤均漲停; ②梳理2月以來獲機構密集調研的無人駕駛概念股名單(附表)。芯動聯科和云意電氣近兩個多月在機構調研時明確回復在無人駕駛領域有布局。
財聯社4月8日訊(編輯 若宇)無人駕駛概念板塊表現活躍,專注于汽車智能駕駛感知系統(tǒng)研發(fā)、設計、制造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豪恩汽電收盤20CM漲停,擁有“車聯網路側信息預警系統(tǒng)” 等多項軟件著作權和發(fā)明專利的皖通科技、控股子公司英泰斯特是國內車用無線及集成產品的領先企業(yè)之一的興民智通、慣性組合導航系統(tǒng)產品已在目前主流的無人車上得到應用的星網宇達、無人駕駛由公司參股的子公司獨立運營的路暢科技、研制的L4級封閉/半封閉場景下的低速無人自動清掃車業(yè)務已在國內幾個城市落地試點銷售的銳明技術、公司智能轉向產品可應用于各類無人駕駛車輛的浙江世寶、在研ADAS車載視覺芯片未來主要應用于L3-L4高階自動駕駛領域的好利科技收盤均漲停。
消息面上,據界面新聞最新報道,豐田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將采用“豐田+華為+Momenta”三方聯合方案模式。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和華為分別提供軟件和硬件方案,三方深度合作并整合。豐田或采用華為參與程度相對較低的第一種模式。二者此前的合作集中在智能座艙領域,不久前豐田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第九代凱美瑞,該車型搭載與華為聯手打造的車機系統(tǒng)。供應鏈人士表示,除合作方相關技術在業(yè)內領先外,華為在國內智駕市場較高的認知度也可能是豐田選擇這種合作模式的重要原因。此外,4月6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fā)文稱,特斯拉計劃8月8日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
據Choice數據顯示,在2月1日-4月8日期間獲機構調研的包括華陽集團、中科創(chuàng)達、德賽西威、國芯科技、興瑞科技、賽微電子、生益電子、福田汽車、軟通動力、芯動聯科、德明利、長安汽車、北汽藍谷、芯原股份、云意電氣、華力創(chuàng)通、濰柴動力、潤和軟件、銳明技術、海天瑞聲、天邁科技、比亞迪、中國重汽、天準科技、移遠通信、中原內配、中汽股份、申昊科技、民德電子、巖山科技、宇通客車、天銀機電、興民智通、全志科技、路暢科技、華域汽車和滬電股份,具體情況如下:
上述獲得機構調研的無人駕駛概念股中,明確回復無人駕駛相關事宜的上市公司有芯動聯科和云意電氣,同期機構來訪接待量分別為34家和21家。芯動聯科3月26日發(fā)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無人駕駛領域產品導入周期較長。公司近兩年與自動駕駛領域客戶保持密切合作和項目跟進,目前已有客戶進入樣件環(huán)節(jié),并在進行質量、產能方面的驗廠定點工作。在非乘用車領域,公司已有自動駕駛的L3、L4級別廠家的定點,并已經開始供貨;在乘用車領域,供貨時間預計更靠后一些,公司2024年可能會有幾家乘用車定點。
云意電氣4月2日接受機構調研,公司通過系統(tǒng)商供應體系間接供應賽力斯問界相關產品;公司通過產業(yè)基金投資馭勢科技在無人駕駛領域有所布局。未來將根據整體戰(zhàn)略規(guī)劃,積極布局相關領域進行技術開發(fā)與業(yè)務拓展,不斷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實力。
此外,同期機構調研明確回復智能駕駛或自動駕駛相關事宜的上市公司還有華陽集團、中科創(chuàng)達、德賽西威、國芯科技、賽微電子、長安汽車、北汽藍谷、芯原股份、銳明技術、海天瑞聲、比亞迪、中國重汽、天準科技、中汽股份、巖山科技和路暢科技,具體情況如下:
華陽集團4月2日披露機構調研,智能駕駛域控已完成基于多個芯片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fā)工作,并推出艙泊一體域控、行泊一體域控產品,預研艙駕一體平臺解決方案。中科創(chuàng)達3月24日披露機構調研,公司發(fā)布的“滴水OS”整車操作系統(tǒng)是“艙駕一體”的軟件架構的核心,同時也已經構建面向中央計算的單SOC艙駕融合域控制解決方案,支持跨越不同芯片平臺的軟硬一體化產品,協(xié)同部署數字座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和自動駕駛(AD)功能。
德賽西威4月3日披露機構調研,2023年度公司的智能駕駛業(yè)務繼續(xù)保持高速成長,全年實現營業(yè)收入44.85億元,同比增長74.43%。高算力智能駕駛域控平臺已量產配套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路特斯、廣汽埃安、極氪汽車等多家車企,并新獲得理想汽車、廣汽埃安、吉利汽車、長城汽車、路特斯、極氪汽車等超過十家車企的新項目訂單。國芯科技3月22日披露機構調研,CCFC3012PT是由公司正在開發(fā)的一款高性能32位PowerPCRISC微控制器(MCU)芯片。這款芯片主要應用于汽車電子和工業(yè)自動化領域,特別是有望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系統(tǒng)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賽微電子4月3日披露機構調研,PZT薄膜壓電MEMS技術是智能傳感器領域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基于新型壓電材料制造的MEMS光學、聲學、慣性、微流控等產品在自動駕駛、消費電子、光通信、醫(yī)療康養(yǎng)、工業(yè)控制等AIoT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長安汽車3月15日接受機構調研,公司2023年與華為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華為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yè)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新公司將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tǒng)及部件產業(yè)領導者。北汽藍谷3月19日接受機構調研,在車載軟件方面,公司采用了智能駕駛、車聯網等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駕駛集成。
芯原股份2月22日披露機構調研,公司所處的集成電路行業(yè)為高度技術密集型行業(yè),公司2023年度持續(xù)深化面向AIGC、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的研發(fā)布局,推進半導體IP和Chiplet等技術的研發(fā)工作,研發(fā)人力成本同比有所增長。銳明技術3月6日披露機構調研,公司涉及自動駕駛的業(yè)務有兩大塊,一是公司2023年自主研制并上市銷售的公交車及出租車的AEBS業(yè)務,已經在深圳等國內城市落地;二是L4級的低速自動駕駛清掃車業(yè)務,已在國內幾個城市試點落地。海天瑞聲4月2日披露機構調研,公司在以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新興垂直領域,繼續(xù)保持有競爭力的研發(fā)投入,通過打造具有前瞻性服務能力的數據處理平臺,不斷提升行業(yè)技術領先地位。
比亞迪4月7日披露機構調研,4月1日,騰勢汽車旗下智能豪華超舒適SUV全新騰勢N7正式上市。全新騰勢N7基于三大豪華與智電融合全面進化,也是全球首款將智能駕駛、智能底盤、智能座艙和電動平臺融合的整車智能SUV。中國重汽3月29日接受機構調研,公司智能駕駛主要依托中國重汽集團進行研發(fā)。重汽集團在自動駕駛技術、智能車輛控制、車聯網技術、駕駛行為大數據分析、智能汽車制造、智慧座艙等領域位于行業(yè)領先水平,核心軟硬件自研率達到100%。
天準科技3月7日披露機構調研,公司深耕乘用車智能駕駛領域,與頭部AI芯片公司地平線建立了深度戰(zhàn)略合作關系,提供業(yè)內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基于地平線芯片平臺服務于乘用車智能駕駛場景。中汽股份3月17日披露機構調研,投資15億元超前布局國內首個專門用于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研發(fā)測試的大型綜合封閉試驗場,還將圍繞智能網聯汽車試驗“三支柱”法,著力構建“仿真-場地-道路"全景技術服務能力,提供從“虛擬仿真測試到實車封閉測試再到開放道路測試”的一體化汽車場地試驗技術服務。
巖山科技2月28日披露機構調研,公司旗下巖思類腦研究院的腦電大模型目前尚處于研究階段,尚未產生營業(yè)收入。研究成果理論上可以適用于非器質性腦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干預、腦科學研究、人機交互、智能駕駛、機器人、元宇宙等多個領域。路暢科技3月26日接受機構調研,2023年公司全面布局了汽車智能化、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影像行業(yè)所需要的產品和技術,目前已按分立產品建立產品線,通過獨立產品完成各品類產品技術能力建設,滿足向主機廠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要求。